任乃信和他的三个兄弟、全家七八口人,手执各种木棒、铁锹、洋镐等,黑脸膛上汗水泪水和煤粉、灰土混和在一起,站在那里就像-一群刚出土的青铜群雕……
在小车另一面,则停满了村里农民们运煤的骡马车和小四轮,全村几百号人,那些刚刚从地里赶来、全身上下只有牙齿洁白的男人们,那些抱着娃娃、披头散发的婆姨们,那些拄着拐杖的老头、老太太和跑来跑去的娃娃们,都好像充满了深仇大恨,吵闹声、漫骂声如雪片一样劈头盖脸、无休无止……
太阳已越过中天,慢慢向西山坠去,斜斜的光柱从山崖上倾泻下来,把大山沟和人们分割得明一块暗一块。不吃不喝,不走,不散,村民们和任乃信的对峙依然像拔河赛一样僵持着。随着夜幕的降临,对峙达到了高潮。听说书记被围困,市公安政法部门派来了十几辆警车,但所有干警也都被村民们团团围住,一下也动弹不得。
高寒山区,寒冬腊月,河床上的冰结得像铁板一样。经过一整天的折腾,执法干警和狄小毛他们都精疲力竭,只好无可奈何地蜷缩在一辆辆车上,冻得瑟瑟发抖。最苦的是那些司机,怕汽车被冻坏,只得每隔十几分钟下来发动一次机器。
激愤和亢奋了一整天,村民们紧张的神经也开始松弛下来,他们在夜色中拢起了十几个大火堆,刚刚出产的优质煤,还带着地层中的水分,欢快地燃烧着,发出嘶嘶的叫声。在通红的炭火映照下,村民们目光无神,神色疲惫,沾满泥土和煤屑的脸膛上虚汗直冒。这些向来谨小慎微的小老百姓,这些祖祖辈辈的山里人,似乎被自个今天所做的一切惊呆了。事已至此,他们谁也不知道下一步究竟该怎么了结。
在煤矿坑口一间堆满杂物的窄小工房里,站着市乡村各级闻讯赶来的领导,大家都紧绷着冻僵的脸,满屋浓浓的烟草味呛得人们不住地咳嗽。就是在这样一个场合,狄小毛第一次面对任乃信这个倔强的壮汉。
你打算怎么办,就这样下去?
不是我怎么办,是你们怎么办?这话我都问了四年了。
任乃信立即跳起来。
你说说你的意见吧。
非常简单,煤矿我挖的,我建成的,就得让我经营,政府的任务就是把煤矿给我要回来!
可是你应该想到,米良田毕竟投了几十万……
他撕毁联营协议,私下转让股权是自动放弃经营。
可是你还应该想到,煤矿的所有权是集体的,还有土地和矿产资源……
他妈的!你们这是什么话!他们弄过些什么,一分钱也没投入,全是一伙强盗。这是……单方面撕毁承包合同!
不过……
不过什么!。你们要解决,就先解决他们打人的事,看看我这疤,缝了八针,你们为什么不惩治凶手?他们打人,他们抢我的煤矿,他们逼得我几年无家可归,流落县城,连村也回不成,这是典型的人身伤害,侵犯人权……
正文 搞定他
231.搞定他
这……狄小毛吃惊地盯着他。不是亲眼所见,你真的无法相信,这些带有大量法律名词的话竞出自于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农民之口。他不竞沉吟着问:
你念过书?
任乃信也发愣了,迟疑着喘平了气,才沮丧地摇摇头。
认识字吗?
认识几个,男,女,我的名字。
那么,你怎么能说出许多的法律名词?
任乃信突然受感动了,动情地说:全是为了这场官司!我自己不认得字,可我娃他认得,我就让他教我,反复地背,一遍不行两遍,十遍八遍反复背,我们老百姓受的些什么苦,你真是想也想不到。这几年,我真是逐条逐条背法律,都成专家了。光一个民法通则,就背烂了三四本,加起来的书背了一挎包。
任乃信说着,随手从口袋里掏出几本法律单行本扔到地上,然后立刻变得气凶凶的:他妈的,老子受了多大的苦,米良田仗着有地委杨书记和张谦之做后台,从银行贷上几十万就想从我手里夺走煤矿,门也没有!我要闹不成,宁可把这煤矿炸塌、炸飞!咱们一起跳黄河!
与村里群众的谈话,同样困难重重,他们几乎是众口一词:煤矿当然是村里的集体的,任乃信只是指派代表,村里指派他可以,不指派他也可以。
你们应当清楚,在诉讼期间私自买卖股份,是违法行为,也是无效行为。
咱是老百姓,不懂那么多法不法的。反正我们出了双倍的钱,愿打的愿挨,无论如何必须集体经营。任乃信如果愿意,就和他联营也行,不愿意,就给他折算清楚,让他退出去。
这不符合政策。
政策算个屁。如果都给了任乃信,就符合政策了?一户人家富得流油,全村人揭不开锅,就符合政策了?那你们就等着瞧吧,好戏还在后头哩!村里这么多人都和他作对,不信他任乃信能闹成,非让他经营不下去才行,他姓任的一天安生也不会……
这是一次短兵相接的战斗,是拼体力拼意志也拼心机的奇特经历。虽然在狄小毛的苦口婆心下,对立双方终于在凛冽的夜风中冷静下来,没有酿成大的事端,并最终坐到了调解的桌前,但这段经历对他来说却是刻骨铭心、终生难忘。
许多年以后,一想起他在华光的最后一段日子,狄小毛眼前就总是闪现出那刀削一样的山崖,冰封的河床和一堆堆炭火,那被炭火映红的青铜雕像.般的一张张脸膛……特别是那个高大如石碑一样的任乃信,脖子像牛一样僵直着j又极像黄土高原上一样饱经风霜的老槐树,让人一见就终生难以忘怀。
从那
在小车另一面,则停满了村里农民们运煤的骡马车和小四轮,全村几百号人,那些刚刚从地里赶来、全身上下只有牙齿洁白的男人们,那些抱着娃娃、披头散发的婆姨们,那些拄着拐杖的老头、老太太和跑来跑去的娃娃们,都好像充满了深仇大恨,吵闹声、漫骂声如雪片一样劈头盖脸、无休无止……
太阳已越过中天,慢慢向西山坠去,斜斜的光柱从山崖上倾泻下来,把大山沟和人们分割得明一块暗一块。不吃不喝,不走,不散,村民们和任乃信的对峙依然像拔河赛一样僵持着。随着夜幕的降临,对峙达到了高潮。听说书记被围困,市公安政法部门派来了十几辆警车,但所有干警也都被村民们团团围住,一下也动弹不得。
高寒山区,寒冬腊月,河床上的冰结得像铁板一样。经过一整天的折腾,执法干警和狄小毛他们都精疲力竭,只好无可奈何地蜷缩在一辆辆车上,冻得瑟瑟发抖。最苦的是那些司机,怕汽车被冻坏,只得每隔十几分钟下来发动一次机器。
激愤和亢奋了一整天,村民们紧张的神经也开始松弛下来,他们在夜色中拢起了十几个大火堆,刚刚出产的优质煤,还带着地层中的水分,欢快地燃烧着,发出嘶嘶的叫声。在通红的炭火映照下,村民们目光无神,神色疲惫,沾满泥土和煤屑的脸膛上虚汗直冒。这些向来谨小慎微的小老百姓,这些祖祖辈辈的山里人,似乎被自个今天所做的一切惊呆了。事已至此,他们谁也不知道下一步究竟该怎么了结。
在煤矿坑口一间堆满杂物的窄小工房里,站着市乡村各级闻讯赶来的领导,大家都紧绷着冻僵的脸,满屋浓浓的烟草味呛得人们不住地咳嗽。就是在这样一个场合,狄小毛第一次面对任乃信这个倔强的壮汉。
你打算怎么办,就这样下去?
不是我怎么办,是你们怎么办?这话我都问了四年了。
任乃信立即跳起来。
你说说你的意见吧。
非常简单,煤矿我挖的,我建成的,就得让我经营,政府的任务就是把煤矿给我要回来!
可是你应该想到,米良田毕竟投了几十万……
他撕毁联营协议,私下转让股权是自动放弃经营。
可是你还应该想到,煤矿的所有权是集体的,还有土地和矿产资源……
他妈的!你们这是什么话!他们弄过些什么,一分钱也没投入,全是一伙强盗。这是……单方面撕毁承包合同!
不过……
不过什么!。你们要解决,就先解决他们打人的事,看看我这疤,缝了八针,你们为什么不惩治凶手?他们打人,他们抢我的煤矿,他们逼得我几年无家可归,流落县城,连村也回不成,这是典型的人身伤害,侵犯人权……
正文 搞定他
231.搞定他
这……狄小毛吃惊地盯着他。不是亲眼所见,你真的无法相信,这些带有大量法律名词的话竞出自于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农民之口。他不竞沉吟着问:
你念过书?
任乃信也发愣了,迟疑着喘平了气,才沮丧地摇摇头。
认识字吗?
认识几个,男,女,我的名字。
那么,你怎么能说出许多的法律名词?
任乃信突然受感动了,动情地说:全是为了这场官司!我自己不认得字,可我娃他认得,我就让他教我,反复地背,一遍不行两遍,十遍八遍反复背,我们老百姓受的些什么苦,你真是想也想不到。这几年,我真是逐条逐条背法律,都成专家了。光一个民法通则,就背烂了三四本,加起来的书背了一挎包。
任乃信说着,随手从口袋里掏出几本法律单行本扔到地上,然后立刻变得气凶凶的:他妈的,老子受了多大的苦,米良田仗着有地委杨书记和张谦之做后台,从银行贷上几十万就想从我手里夺走煤矿,门也没有!我要闹不成,宁可把这煤矿炸塌、炸飞!咱们一起跳黄河!
与村里群众的谈话,同样困难重重,他们几乎是众口一词:煤矿当然是村里的集体的,任乃信只是指派代表,村里指派他可以,不指派他也可以。
你们应当清楚,在诉讼期间私自买卖股份,是违法行为,也是无效行为。
咱是老百姓,不懂那么多法不法的。反正我们出了双倍的钱,愿打的愿挨,无论如何必须集体经营。任乃信如果愿意,就和他联营也行,不愿意,就给他折算清楚,让他退出去。
这不符合政策。
政策算个屁。如果都给了任乃信,就符合政策了?一户人家富得流油,全村人揭不开锅,就符合政策了?那你们就等着瞧吧,好戏还在后头哩!村里这么多人都和他作对,不信他任乃信能闹成,非让他经营不下去才行,他姓任的一天安生也不会……
这是一次短兵相接的战斗,是拼体力拼意志也拼心机的奇特经历。虽然在狄小毛的苦口婆心下,对立双方终于在凛冽的夜风中冷静下来,没有酿成大的事端,并最终坐到了调解的桌前,但这段经历对他来说却是刻骨铭心、终生难忘。
许多年以后,一想起他在华光的最后一段日子,狄小毛眼前就总是闪现出那刀削一样的山崖,冰封的河床和一堆堆炭火,那被炭火映红的青铜雕像.般的一张张脸膛……特别是那个高大如石碑一样的任乃信,脖子像牛一样僵直着j又极像黄土高原上一样饱经风霜的老槐树,让人一见就终生难以忘怀。
从那